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经典语录 > 四驳:国学反面教材《《弟子规》不好在哪里?》

四驳:国学反面教材《《弟子规》不好在哪里?》

作者:微信红包   来源:微信群  热度:0  时间:2018-05-21
最近因为很多事情的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想以一个个人的角度谈一下对弟子规的看法,偶然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实在有悖常伦经不住想去反驳一下!

最近因为很多事情的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想以一个个人的角度谈一下对弟子规的看法,偶然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实在有悖常伦经不住想去反驳一下!

这篇文章地址在这里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05/06/192235_573165445.shtml

文章中引经据典的描述了弟子规的很多方面教育是错误的,以此来论断弟子规对于当前的社会一无是处!

第一点:比如:“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文章的作者解释为:——长辈痛恨你,你孝顺,才算真孝顺。长辈爱你,孝顺算不了什么。

咋一看,作者的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其实当我们换一种解释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的解释将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小编给这一句的解释是这样的“当长辈如你心愿的时候你对长辈的恭顺仅是发乎寻常,当长辈无法满足你心愿的时候你应像长辈满足你的心愿一样恭顺。

从现实中的例子去找这句话的根源:http://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170710/30948659.html 请看这篇文章!

                                                                http://www.sohu.com/a/222620482_644380以及这篇文章!

两篇文章同样讲述了两个孩子对于长辈做出的忤逆行为,究其根源在于孩子的心中没有对于孝道的理解。

如果孩子懂得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吗?

在这篇标题为《《弟子规》不好在哪里?》作者描述“李毓秀不懂,家庭的和睦融洽才是目标,孝是为了家庭和睦。他把孝当成了目的,一定要让亲人恨我,恨得越厉害,越能成全我的孝。”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偏信的理解一句话本身就是教育的失败。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偏激的去解释一个完全没有恶意的古训。首先作为家庭和睦的核心,忍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性。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理由让自己找骂,因此作者的比喻在小编心目中就是一个不知所云的荒诞说法。其次,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让自己的孩子如何去理解亲憎我孝方贤本就是父母应该尽到的责任。如果作者自己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您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第二点:原文作者批评“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引述当前拆迁难的社会矛盾。在小编看来,无异于强套概念。

在小编开来,对于居有常,业无变的理解应该是“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常久居住更容易站稳脚跟,做事情应该专注专一不要朝三暮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无论到哪一个城市生活,我们都会提起我的家在哪里,家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标配。无论是租来的还是买来的,固定的居所可以让周围的人更容易了解你,给人更多信任感。反之,一个居无定所的人会给人不牢靠的感觉。再比如,一个超市和一个路边摊你更愿意相信哪家卖的是正品?关于业无变的理解,小编认为,择业的标准随着个人能力的提高应该有所提升,但是隔行如隔山,在当今的社会显得愈发明确。夸行业领域再就业的案例少之又少,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是对于一个领域不断的专研,不断的进取才会有好的结果。术业有专攻也是对业无变最好的解释。

反观《弟子规》不好在哪里?文中作者的举例:拆迁,孟母三迁这样的例子其根本在于居住环境是不合适的情况下,理应做出变动,牵强的作为驳斥古训的例子只能徒惹笑料罢了。

 

第三点:“事死者,如事生” 作者说可笑然而并没有在文章中如何解释,仅说此言孔子并未说过。小编想说,作者家里难道不上坟吗?难道清明不扫墓吗?难道对革命烈士没有缅怀之心?一个人的功过由后人评说,首先我们应该学习并继承逝者先贤的优秀品德,尊重老人对我们的付出。其次我们摈弃掉不适合我们的错误言论,用辩证的眼光去认识长辈的教训,如此才能薪火相传。对于已经故去的长辈,我们应该承认其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想着老人的好即可,难道有什么事情需要跟一个死人过不去吗?

 

第四点: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作者对此文的解释是:父母有问题,你要好好劝,不听,就和颜悦色地再劝,哭着喊着追着劝,拿棍子打你你也不要怨念。

这是小编看过最滑稽的解释了!原文的正确解释是:《弟子规》“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当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第五点:“亲有疾,药先尝” 大家都知道,古人只有中药,喝药的时候药的温度需要进行把控,药温度能否入口,入口是否舒适可以用尝的方法去衡量。然而作者竟然用胰岛素是否要尝试进行驳斥!首先这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中药是口服的,大部分草药需要口入,李毓秀的意思是尝试药的温度,而作者将尝试的对象歪曲到尝试药性上来! 单凭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看出来,《弟子规》不好在哪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如果不是故意歪曲文义,就是文学基础不到家的人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匪类。 大好的国学知识,被这样一帮匪类祸害的体无完肤,如此作者简直是玷污了文学二字!用孔夫子的话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最后,网络上的文章残次不齐,希望大家在观看文章的时候注意辨别,以免被心怀叵测的人误导! 本文来自微信群推荐http://www.weixinquntj.cn

 

阅读推荐

广告位 ID:2 320*120

登录

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进行注册,再登录